行為藝術家時間 延伸90小時抗疫隔離令

延伸90小時抗疫隔離令 行為藝術解構「獨處」迷思
丸仔坦言當行為藝術家在香港根本不可能為生,因此近年大部分時間丸仔都在廣州當共生舞導師,鼓勵健全和殘疾,來自不同背景的人來跳舞,除了
謝德慶:做時間 –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

香港行為藝術史: 從亞洲藝術文獻庫館藏窺探1960年代至今多個重 …

 · PDF 檔案香港行為藝術史: 從亞洲藝術文獻庫館藏窺探1960年代至今多個重要時刻 原文:陳建濃(藝術家及藝術教育工作者) 前言 對許多香港人而言,行為藝術是新事物,或者至少在香港算是新事物;但其實行為藝術早在 1960 年代 已在我城落地生根。
臺灣一位紅色身影的行為藝術-行爲藝術家 鄭梅/紅色遊民 ( Red Wanderer) | 華巍藝術新聞

[藝術學] 行動藝術定義 @ janetblueblack :: 痞客邦

行為藝術(performance art),如有目的性地奇裝異服上街行走。 行為藝術是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,由個人或群體行為構成的一門藝術。行為藝術必須包含以下4項基本元素,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:時間,地點,行為藝術者的身體,以及與觀眾的交流。
行為藝術的極致?陌生男女捆綁生活一年的試驗! - 每日頭條

如何界定行為藝術?丨朱青生|香港01|哲學

行為藝術,是20世紀五,六十年代興起於歐洲的現代藝術形態之一。它是指藝術家把現實本身作為藝術創造的媒介,並以一定的時間延續。當今的行為藝術表現形式,大都與血腥,暴力相關,引起不少人的反感的藝術。
駐法國代表處於端午節辦理「第2屆旅法臺灣藝文界人士喜相逢活動」 - 駐法國臺北代表處 Bureau de Représentation ...
節奏從零開始,人性到底有多黑暗?
南斯拉夫著名行為藝術家瑪莉娜‧阿布拉莫維奇(Marina Abramović,1946年11月30日-),自1970年代開始活躍至今,從事行為藝術已超過三十年,素來有「行為藝術之祖母」(grandmother of performance art)。瑪莉娜的表演藝術經常探討著表演者與觀眾間的微妙關係
2017年度受矚目華人藝術家 - 非池中藝術網

再會行為藝術家 Ulay:糾纏一生,終將從前任的愛恨與作品中,重獲自由 …

學生時代聽到「行為藝術」這四個字,腦海中便開始浮現瘋狂,赤裸,暴力,戲劇化等等字眼,直到看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作品 《The Artist is Present》現場,Marina 與昔日戀人 Ulay 揮別 22 年,含淚再次相視的瞬間,才明白行為藝術,是可以傳達出這麼濃烈的愛與和解。
臺灣一位紅色身影的行為藝術-行爲藝術家 鄭梅/紅色遊民 ( Red Wanderer) | 華巍藝術新聞

激進藝術家 Ulay 與行為藝術之母 Marina Abramović:藝術見證他們之間的浪漫與殘酷的愛情 – Vogue Hong Kong

也許大家對 Ulay 不算熟悉,但對他的合作拍擋,也就是被譽為行為藝術之母的 Marina Abramović 絕對熟悉,這位來自德國的行為藝術家 Ulay 從1975年開始,便與 Marina 共同創作了將近14項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。 10年來這對情侶每個作品都充滿危險和忍耐力,藝術
如何看待現代藝術? - 每日頭條
[新聞] 如何駭進Google Maps?行為藝術家把99支
行為藝術家把99支 時間 Tue Feb 4 13:06:48 2020 1.媒體來源: ITHOME 2.記者署名 文/陳曉莉 | 2020-02-04發表 3.完整新聞標題: 如何駭進Google Maps?行為藝術家把99支手機放在一臺手推車上創造交通擁擠的假相 4.完整新聞內文:
臺灣一位紅色身影的行為藝術-行爲藝術家 鄭梅/紅色遊民 ( Red Wanderer) | 華巍藝術新聞

博伊斯誕辰一百週年 為什麼他的藝術一直極具傳奇色彩? _藝術中國

18/1/2021 · 在那時,博伊斯以行為藝術家的身份聞名於世,很多他的行為藝術作品都記錄在了影像或者其他資料之中。約瑟夫·博伊斯 《我愛美國,美國愛我》1974年 從機場出來包裹毛氈乘救護車前往畫廊 約瑟夫·博伊斯 《我愛美國,美國愛我》1974年 博伊斯與狼的互動
2017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:謝德慶 「做時間」 – 藝術促進課

野生,直接,解放觀念,「用身體說話」的行為藝術家──讀《張洹 …

文章:野生,直接,解放觀念,「用身體說話」的行為藝術家 讀《張洹生死書》,作者:陳依秋,發佈日期:2017年9月14日 頁面路徑列表 首頁 好書指南 作家讀書筆記 子選單列表 作家讀書筆記 OKAPI選書推薦 詩人 私人.讀詩 一起讀輕小說
臺灣一位紅色身影的行為藝術-行爲藝術家 鄭梅/紅色遊民 ( Red Wanderer) | 華巍藝術新聞